Davidret 发表于 2023-10-19 08:27:48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https://img.doczj.com/img7c/03qoldjpfcpvzjl1kbto-c1.webp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
A、18世纪末
B、19世纪末
C、18世纪中期
D、19世纪中期
2、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以后
3、美国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4、美国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5、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编著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华生
D、桑代克
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9、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1867~1869年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
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大纲》
10、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俄国的()1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卡普杰列夫
B、乌申斯基
C、维果斯基
D、布隆斯基
11、()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环境
B、教学过程
C、教学媒体
D、教学手段
12、()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
A、布鲁纳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乌申斯基
13、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分支来进行研究,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成果简单的移植到教育心理学,
并创立了心理学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从这一理论出发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他是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
A、维果斯基
B、布隆斯基
C、鲁宾斯坦
D、列昂节夫
14、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认为心理过程不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也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是前苏联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A、鲁宾斯坦
B、维果斯基
C、布隆斯基
D、列昂节夫
15、在教育心理学中,()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
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
16、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17、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教学媒体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1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它起作用。
A、教师
B、教学环境
C、学生
D、学校领导
19、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以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其作者是()。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姆
D、詹姆士
2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2、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D、管理过程
E、互动过程
23、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
A、如何教
B、如何评价
C、如何学
D、如何管理
E、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1、B
2、C
3、C
4、D
5、D
6、D
7、B
8、D
9、B 10、A 11、C12、A13、A

https://img.doczj.com/img7c/03qoldjpfcpvzjl1kbto-a2.webp

14、A 15、C 16、C 17、B 18、C 19、B 20、B 21、ABCDE 22、ABC 23、ACE 24、ACDE 25、BD 26、ABCDE 27、ABDE 28、BE 29、ABCDE 30、BCE 31、ABC 32、ABCDE 33、ABCDE 34、ABCD
2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涉及()。
A、敬业精神
B、职业素养
C、专业知识
D、专业技能
E、教学风格
25、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中,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哪些方面而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A、年龄差异
B、群体差异
C、智力水平
D、个体差异
E、性格差异
26、教学环境包括()。
A、课堂自然条件
B、课堂气氛
C、教学设施
D、师生关系
E、课堂纪律
2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的作用。
A、描述
B、解释
C、验证
D、预测
E、控制
28、20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使得()等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A、程序教学
B、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
C、教学心理
D、教学测量
E、生理卫生
29、教学媒体包括()。
A、投影
B、录像
C、计算机
D、黑板
E、图片
30、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A、积极性研究
B、主动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反馈性研究
E、社会文化研究
31、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有()。
A、教学大纲
B、教材
C、课程
D、教学风格
E、专业知识
32、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它主要包括()。
A、实物
B、文字
C、口头语言
D、图表
E、图像和动画
33、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有()。
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迁移
D、心理健康
E、教师心理
34、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其主要表
现在()。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E、整合性研究
35、B 36、C 37、ABCDE 38、A 39、ABCD 40、ABC 41、ABCDE 42、A 43、A 44、D 45、BCE 46、
B 47、B 48、D 49、ACE 50、ABCDE 51、A 52、D
35、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的作者是()。
A、桑代克
B、卡普杰列夫
C、维果斯基
D、布隆斯基
E、鲁宾斯坦
36、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提出“最近发展区”观点的苏联教育家是()。
A、桑代克
B、卡普杰列夫
C、维果斯基
D、布隆斯基
E、鲁宾斯坦
3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下列能够影响学与教过程的学生要素有()。
A、年龄差异
B、性别差异
C、社会文化差异
D、已有认知结构差异
E、学习方式差异
38、中学生和小学生具有不同思维水平,其学与教的过程也表现出相应的不同,这主要体现了学生的()。
A、年龄差异
B、性别差异
C、社会文化差异
D、已有认知结构差
E、学习方式差异
39、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下列属于教师所涉及的方面的是()。
A、敬业精神
B、专业知识
C、专业技能
D、教学风格
E、智力水平
40、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下列属于物质环境的是()。
A、课堂自然条件
B、教学设施
C、空间布置
D、课堂纪律
E、课堂气氛
41、学生与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它包括()。
A、知识的学习
B、技能的形成
C、态度和品德的养成
D、学习的基本理论
E、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2、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出版的。
A、桑代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卡普杰列夫E布鲁纳
43、俄国教育家()于1867~1869年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
A、乌申斯基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卡普杰列夫
E、布鲁纳
44、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出版的。
A、乌申斯基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卡普杰列夫
E、布鲁纳
45、在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中,贡献较大的有()。
A、乌申斯基
B、鲁宾斯坦
C、维果斯基
D、卡普杰列夫
E、布隆斯基
46、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年()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A、桑代克
B、房东岳
C、廖世承
D、陆志伟
E、潘菽
47、1913-1914年,桑代克的()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因此确立。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心理大纲》
C、《人是教育的对象》
D、《教育心理学概述》
48、提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的是()。
A、布鲁纳
B、班杜拉
C、桑代克
D、维果斯基
E、斯金纳
49、学生的群体差异主要指的是()。
A、年龄
B、学习方式
C、性别
D、智力水平
E、社会文化
50、教育心理学旨在如何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它包括()。
A、学习的实质
B、学习的动机
C、学习的过程
D、学习的条件
E、学习资源的利用
5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学生
B、教师
C、学习
D、教学
5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心理
D、学习心理
53、C 54、A 55、A 56、B 57、B 58、B 59、C 60、B 61、C 62、D
63、C 64、A 65、C 66、D 67、ABCE 68、ABE
53、初创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内容多以()的原理阐述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
学习的资料。
A、儿童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学习心理学
54、瑞士教学家()曾主张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本性,并提出“教学要心理化”,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
产生。
A、裴斯泰洛奇
B、卡普杰列夫
C、乌申斯基
D、维果斯基
55、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信息论
56、()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57、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A、简便易行
B、控制严格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58、教育心里学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扩展了研究领域,同时程序教学兴起的时期大致在()。
A、19世纪末20实际初
B、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59、教育心理学是()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A、自然科学
B、普通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理论心理学
60、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61、在教育心理学家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
的重要内容。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
62、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
63、下列属于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的是()。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
64、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
A、个案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
65、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问题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验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66、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提出反思性教学研究的是在其()。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67、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主要关注()。
A、发展与教育
B、学习与教学
C、认知与个性
D、一致与差异
E、教育与教学
68、关于教育心理学发展进程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有()。
A、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是在初创时期
B、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发生在成熟时期
C、计算机辅助教学出现在完善时期
D、合作性研究时成熟期的成果
E、反思性研究时完善期的成果
69、ABCDE 70、CE 71、BCDE 72、ABCD
69、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教育经验总结法
C、产品分析法
D、实验法
E、访谈法
70、常用的调查法有()。
A、观察法
B、产品分析法
C、问卷法
D、个案法
E、访谈法
71、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A、独立时期
B、初创时期
C、发展时期
D、成熟时期
E、完善时期
7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
A、理论联系实际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E、主观性原则
二、填空题
1、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2、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群体差异、个体差异
4、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5、学习过程
6、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7、学与教8、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
9、评价/反思10、学习、教学
11、桑代克12、乌申斯基
13、维果斯基、布隆斯基、鲁宾斯坦14、教学内容、教材、课程
15、学习过程16、19世纪末
17、描述、解释、预测、控制18、弗洛伊德
19、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20、一个生物的存在、人类的人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21、现场实验法22、赫尔巴特
23、个案法24、问卷法
25、实验室实验26、反思性研究
27、布鲁纳28、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的相互作用。
2、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
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学生、教师、教学媒体、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五个
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它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4、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5、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是__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学习过程。
6、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__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_的科学。
7、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_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8、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从宏观上看,它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9、评价反思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学习和教学过程中。
10、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11、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
础,西方教育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12、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俄国著名教育家是卡布捷列夫。
13、十月革命后,苏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教育心理学体系,其中贡献最大的教育家有鲁宾斯坦、
布隆斯基、维果斯基_。
14、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15、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它
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16、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19世纪末。
1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18、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19、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
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20、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一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人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21、在日常生活情况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
__现场_实验法______。
22、德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
23、要求对个体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收集其相关资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
现象原因的方法是个案法。
24、问卷法是采用书面问答的方式,要求被试回答研究者提出的问题,以获得被试心理和行为表现资料的方法。
25、下列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实验室实验。
27、布鲁纳于1960年提出的“课程改革理论”。
28、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三、判断题
1、错误。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但是产生于十九世纪末。
2、错误。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3、错误。教育心理学既研究学生的群体差异,又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
4、正确。
5、正确。
6、错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7、错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8、错误。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是乌申斯基。
9、正确。
10、错误。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但是它不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学中的应
用,教育心理学拥有其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一般认为产生于18世纪。(×)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
3、教育心理学只研究学生的群体差异,不研究个体差异。(×)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正确)
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6、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这否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洛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
8、维果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9、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布鲁纳。(√)
10、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错误)
[11、正确。
12、错误。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
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是教育心理学的两个独立的成分。
13、错误。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五个要素组成,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14、错误。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5、错误。教育心理学不研究具体的学科内容。
16、正确。教育心理学只提供原则,教师可将这些原则转变成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17、错误。成熟时期三个学派的分歧是日趋缩小。
18、正确。
19、正确。詹姆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只要代表人物,其关于意识的过程、作用与功能的解
释对促进心理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他的另一个贡献是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
20、错误。《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
11、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12、教学媒体是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1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由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这两
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14、教育心理学具体研究范畴仅仅是围绕教师教的过程而展开的。(×)
15、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如何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具体的学科内容。(×)
16、教育心理学可以有效地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但它不能给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处
方。(正确)
17、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的特征是行为、认知和人本主义学派的分歧日趋增大。(错误)
18、调查法是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
19、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心理学理论不仅直接导致了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兴起,而且他还致力于将心理
学引入教育领域。(√)
20、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编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下列属于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的是()。
A、连续性和阶段性
B、定向性和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E、选择性
2、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性,发展不可逆,也不可逾越,这是指心理发展的()。
A、不平衡性
B、定向性和顺序性
C、差异性
D、连续性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
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按照我国心理学家对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少年期的年龄阶段为()。
A、3~6、7岁
B、6、7岁~11、12岁
C、11、12岁~14、15岁
D、14、15岁~25岁
E、25~65岁
5、少年期的年龄一般在()。
A、6、7~11、12岁
B、11、12岁~14、15岁
C、8、9岁~16、17岁
D、6、7岁~14、15岁
1、ABCD
2、B
3、ABCE
4、C
5、B
6、B
7、D
8、ABCD
9、D 10、E 11、B 12、BD 13、ACDE
6、人要获得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靠()。
A、无意记忆
B、有意记忆
C、抽象记忆
D、理解记忆
7、中学生最主要的识记方法是()。
A、形象记忆
B、有意记忆
C、无意记忆
D、理解记忆
8、下列属于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的是()。
A、目的性更明确
B、持久性明显发展
C、精确性提高
D、概括性更强
E、记忆性提高
9、一般来讲,脑和神经系统的完全成人化,要在()以后才能完成。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E、成年期
10、一般来讲,脑和神经系统的完全成人化要在()岁以后才能完成。
A、3~6岁
B、6~12岁
C、12~15岁
D、15~20岁
E、20~25岁
11、脑的生长到()岁时基本完成,此时,其重量达到成人水平,容积也接近成人水平。
A、6
B、12
C、20
D、15
E、25
12、高中生情感发展的特点是()。
A、自相矛盾的情感
B、个性化的情感
C、少年的热情与冲动
D、浪漫主义的情感
E、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确
13、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有()。
A、目的性更明确
B、抗干扰性增强
C、精确性提高
D、持久性明显发展
E、概括性更强
14、一个初中生有时能自觉帮助老弱幼残,富有同情心,但有时又会蛮不讲理地欺负人,表现了初中生的()
情感。
A、自我意识
B、自相矛盾
C、热情
D、冲动
E、社会性
14、B15、A 16、C 17、A 18、A 19、ABCDE 20、B 21、ABCD 22、A 23、B 24、C 25、D 26、B
15、建构主义发展观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埃里克森
D、帕斯克
16、皮亚杰说“知识来源于动作”,这里所说的“知识”是指()。
A、物理知识
B、数理知识
C、逻辑数理知识
D、以上都不对
17、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18、于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是()。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埃里克森
D、斯滕伯格
E、加德纳
19、皮亚杰提出的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包括()。
A、成熟
B、练习
C、经验
D、社会性经验
E、自我调节
20、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在30年代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是苏联心理学家()。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斯滕伯格
D、埃里克森
E、加德纳
21、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中,主要包括的阶段有()。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2、下列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中,()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中手抓和嘴吸是他们探索
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3、下列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中,()阶段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万物有灵论”,同时
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4、()阶段是形成个性、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世界观相联系的情感。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E、研究生
25、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精神病发病的高峰阶段是()。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春期
E、成年期
26、()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
A、小学阶段
B、中学阶段
C、大学阶段
D、幼儿园阶段
27、A 28、C 29、D 30、A 31、B 32、C 33、D 34、A 35、ABCDE 36、ABCDE 37、ABCD
27、一个人开始独立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是()。
A、青年初期
B、少年期
C、青年中期
D、中年期
28、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性”方面,而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强调个体与社会文化、
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的是()。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埃里克森
D、斯滕伯格
E、加德纳
29、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的阶段即20~24岁时人们解决婚姻问题和过早期家庭生活的时期,表现为
友爱亲密对孤僻疏离。
A、学习信任
B、发展主动性
C、变得勤奋
D、承担社会义务
E、达到完善
30、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时培养()。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31、建立个人同一性的年龄阶段是()。
A、20~24岁
B、12~20岁
C、4~6岁
D、6~12岁
32、中学生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语言能力
B、行为能力
C、思维能力
D、反应能力
33、()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和他的抽象思维能力成正比”。
A、比纳
B、斯滕伯格
C、皮亚杰
D、推孟
34、提出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的心理学家是()。
A、吉尔福德
B、瑟斯顿
C、斯滕伯格
D、加德纳
E、威特金
35、瑟斯顿提出的主要智力因素包括()。
A、空间知觉
B、言语理解
C、语词流畅
D、记忆
E、数字能力
36、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强调人类的心理能力应包括()。
A、言语智力
B、数理智力
C、空间智力
D、音乐智力
E、体能智力
37、我国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指认识各方面的能力,它包括()。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E、表达能力
38、ABC 39、B E 40、BCD 41、B 42、A 43、D 44、ABC 45、B 46、ABCDE 47、C 48、D 49、A
38、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包括()。
A、元成分
B、操作成分
C、知识习得成分
D、记忆成分
E、归纳成分
39、()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是由()提出的。
A、斯皮尔曼
B、斯滕伯格
C、瑟斯顿
D、吉尔福德
E、加德纳
40、传统智力因素包括()。
A、音乐智力
B、空间智力
C、数理智力
D、言语智力
E、体能智力
41、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比纳—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纳量表》
C、《比纳—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42、智商(IQ)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43、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
B、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
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44、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智商分数差异
E、同龄团体差异
45、按照一定的社会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同辈群体教育
D、自身教育
46、学校组织方面的改革包括()。
A、分校
B、分班
C、班内分组
D、跳级
E、留级
47、下列属于场独立性者认知方式的特点的是()。
A、偏爱人文、社会科学
B、学习欠主动
C、喜欢抽象思维
D、善于察言观色
4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
A、场依存型
B、发散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49、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内在参照或内部感知线索作为指导的认知方式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50、ABCD 51、AB 52、A 53、E 54、D 55、ACE 56、C 57、ADE 58、ACD 59、C 60、C 61、D
50、下列属于心理自我调控的形式的是()。
A、专一型
B、等级秩序型
C、多头并进型
D、随意无拘型
E、独立型
51、按照心理调控的水平可以将心理自我调控分为()。
A、整体抽象型
B、局部具体型
C、任务导向型
D、导向型
E、自由开放型
52、研究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种认知方式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A、赫尔曼·威特金
B、维果斯基
C、埃里克森
D、斯滕伯格
E、戈登·帕斯克
53、对学生怎样学习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试图发现学生在学习策略方面的重要差异的英国心理学家是()。
A、赫尔曼·威特金
B、维果斯基
C、埃里克森
D、斯滕伯格
E、戈登·帕斯克
54、提出心理自我调控理论的是()。
A、赫尔曼·威特金
B、维果斯基
C、埃里克森
D、斯滕伯格
E、戈登·帕斯克
55、学生间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
A、场独立与场依存
B、自我型和开放型
C、反思型和冲动型
D、安静型和兴奋型
E、整体性与系列性
56、反思型与冲动型认知方式最早是由()提出的。
A、哈伯特·赛伦
B、赫尔曼·威特金
C、杰罗姆·卡根
D、戈登·帕斯卡
57、心理自我调控按功能可以分为()。
A、主动独立型
B、专一型
C、随意无拘型
D、被动执行型
E、分析评价型
58、下列职业中,属于主动独立型风格的人是()。
A、作家
B、律师
C、科学家
D、艺术家
E、警察
59、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作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6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
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61、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62、A 63、D 64、C 65、ABC 66、A 67、C 68、A 69、D 70、C 71、D 72、D 73、D 74、B
62、有些儿童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63、整体性和序列性认知方式最早是由()提出的。
A、哈伯特·赛伦
B、赫尔曼·威特金
C、杰罗姆·卡根
D、戈登·帕斯克
E、斯滕伯格
64、()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专制型
B、放纵型
C、民主型
D、集体型
65、自我中心的语言有哪几种表达形式()。
A、重复
B、独白
C、集体独白
D、重复独白
E、强调
66、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
67、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需要
68、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69、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70、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自我意识是()。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家庭自我
71、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72、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73、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A、思考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来源
D、认知过程
74、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时期不同的()。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75、C 76、B 77、B 78、D 79、ABD 80、D 81、C 82、B 83、D 84、B 85、ABCE
75、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和()。
A、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和意识成分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
76、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77、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6岁左右
D、9岁左右
78、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之为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方式
79、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
A、生理要素
B、心理要素
C、遗传要素
D、社会性要素
E、教师要素
80、小明在智力测验中的得分是95分,而与小明同年龄组的平均得分为80,那么小明的离差智商是()。
A、85
B、95
C、105
D、115
E、125
81、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4、15~25岁属于()。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82、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叫做()。
A、思维方式
B、认知风格
C、思维风格
D、性格特征
83、最容易给学生在校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方式是()。
A、场独立型
B、抽象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84、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
A、幼儿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85、皮亚杰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是()。
A、建立守恒概念
B、出现去自我中心化
C、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思维可以逆转
D、能够顺利解决抽象问题
E、解决问题仍局限于具体事物,缺乏抽象性
86、C 87、C 88、D 89、D 90、D 91、B 92、D 93、B 94、B 95、B 96、C
86、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自尊心较强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87、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4、15~25岁属于()。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88、以下表述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是()。
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
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这项能力
C、不可逆转的时期
D、0~3岁
89、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的科学家是()。
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90、()儿童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思维逻辑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
柱。
A、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四年级
91、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92、儿童对形状形成正确直觉的关键期是()岁。
A、1
B、2
C、3
D、4
93、()的心理特点是半成熟、半幼稚,充满着独立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青年初期
94、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一概念由()首先提出的。
A、皮亚杰
B、劳伦兹
C、桑代克
D、维果斯基
95、在问题解决情境中,有的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96、小学儿童思维形式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关键年龄大约在()。
A、5~6岁
B、7~8岁
C、10~11岁
D、12~13岁
97、D 98、B 99、BCD 100、C
97、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A、思维出现可逆性
B、出现具体逻辑推理
C、去自我中心
D、守恒概念的形成
9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内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S—B 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比内量表
99、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A、性格的社会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100、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性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的时期是()。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二、填空题
1、皮亚杰
2、抽象思维能力
3、斯坦福—比纳量表
4、“离差智商”
5、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的群体差异
6、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习得成分
7、持久性和一致性8、斯滕伯格
9、心理发展10、20~25
1、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于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2、在我国,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
象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力。
3、斯坦福—比纳量表采用的是比率智商,现已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心理测验量表。
4、1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了另一套量表,该量表采用了离差智商的概念。
5、智力的差异包括智力的个体差异和智力的群体差异。
6、斯滕伯格认为智力是使个体产生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心理能力,产生这种适应行为的心理机制是信息加工活动中元
成分、操作成分、知识习得成分的协同作用。
7、认知风格,是指学生在加工信息时(包括接受、存储、转化、提取和使用信息)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其主要
特点是持久性和一致性。
8、心理自我调控理论是由斯滕伯格提出的。
9、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10、一般来讲,脑和神经系统的完全成人化要在20~25岁以后才能完成。
11、结构功能12、12
13、青年期14、机械理解
15、维果斯基16、个性
17、教学18、变得勤奋
19、个别差异20、吉尔福德
11、中学阶段脑和神经系统从结构到功能上一系列发展变化,为中学生进行更为复杂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可
能性。
12、脑的生长到12岁时基本完成,脑的重量达到成人水平,容积也接近成人水平。
13、14、15岁~25岁属于个体心理发展的青年阶段。
14、小学生以机械记忆为主,随着思维的成熟和语言的发展,中学生的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记忆方法,记忆效率大
大提高。
15、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在30年代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16、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个性特点对其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7、维果斯基十分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能掌握了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
18、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变得勤奋的阶段,即6~12岁是儿童进入学校掌握知识、技能的时期,表现为勤奋
进取对自贬自卑。
19个别差异是指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或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20、吉尔福德从操作、内容和产品三个维度来分析智力的结构,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
21、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1983年所倡议。
21、加德纳22、哈伯特·赛伦心理社会
23、学习风格24、有意记忆
25、同化顺应26、守恒
27、维果斯基28、建立同一性
29、比纳—西孟量表30、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31、智力超常32、114
33、韦克斯勒34、一致性持久性
35、赫尔曼·威特金36、命题运算阶段
37、冲动型思维38、少年期
22、学习风格的概念是由哈伯特·赛伦提出的,对学习风格的划分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进行。
23、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
倾向。
24、有意记忆是有目的、有计划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
25、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____同化_______和_______顺应_____两种作用和过程。
26、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出现了_____守恒__________的概念。
27、维果斯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的重要基石。
28、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中学生处于人格发展的建立同一性阶段。
29、世界上第一个标准智力量表比纳—西孟量表。
30、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31、IQ超过140的人属于智力超常。
32、一个7岁儿童的智商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114。
33、1936年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
34、认知风格是指学生在加工信息时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它主要特征是一致性持久性。
35、在认知方式上,赫尔曼·威特金把受环境影响最大者称为场依存型,把不受环境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
为场独立型。
36、形式运算阶段又被称为命题运算阶段。
37、冲动型思维学生往往以很快速度形成自己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仓促作出决定,反映
速度快,但容易错。
38、11、12岁~14、15岁属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少年期阶段。
39、青年期40、心理变化社会性发展
41、反应时间精确性42、同化
43、内疚感44、场独立型
45、冲动型
39、14、15~25岁属于个体心理发展的青年期阶段。
40、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_心理变化。
而心理发展又包括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41、区别冲动型和沉思型认知方式的标志是反应时间和精确性。
42同化指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43、在幼儿期,如果父母对儿童的问题感到不耐烦或者嘲笑儿童的活动,儿童会产生内疚感。
44、在认知风格中,与场依存型相对的认知风格是场独立型。
45、有些同学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的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针对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
匆忙对问题进行解答,这类学生的认知方式属于冲动型。
三、判断题
1、正确。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2、错误。这种“教育者首先只关心教育的目的而不关心教育的技术,只关心培养出来完人,而不关心儿童及其发展
规律”的现象,其原因人们把儿童看成一个“小大人”,其次在教学过程教师往往习惯于单纯使用成人语言,对于儿童的活动或语言也时常用成人的方式去理解,而不是从儿童角度考虑,克服这弊端唯一方法是充分认识儿童与成人质的差异,使教育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3、正确。
4、错误。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
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如果个体能够成功合理地解决每一个阶段的危机和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5、正确。
6、正确。
7、正确。
8、错误。男女智力大致相当,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9、正确。
10、正确。
11、错误。同辈群体也可以成为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
12、正确。
13、错误。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1、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育必须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2、目前许多教师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材,加大学习内容,将许多儿童根本不可能理解的东西灌
输给他们,让他们阅读大量的超出理解范围的课外书籍,认为只要这样就可以发展其智力。(×)
3、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正确)
4、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因此前一阶段发展不好就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5、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6、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7、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
择的重要阶段。(√)
8、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当,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错误)
9、少年期对于生理发展速率而言,心理发展相对平稳。(正确)
10、青年初期是个体在心理、生理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正确)
11、同辈群体不能成为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
12、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和先后顺序。(√)
13、皮亚杰认为抽象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错误)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选择题
1、A
2、ABCDE
3、BCD
4、B
5、BCDE
6、B
7、B
8、BCDE
9、C 10、D 11、C
12、D 13、C 14、BCDE 15、ABDE 16、A 17、D 18、C 19、C 20、A 21、D 22、D 23、C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E、桑代克
2、加涅按照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E、态度
3、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包括()。
A、强化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效果律
E、同化律
4、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E、布鲁纳
5、加涅按不同的学习水平,把智慧技能一次分为()。
A、符号学习
B、辨别
C、概念
D、规则
E、高级规则
6、()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E、奥苏贝尔
7、儿童在熟悉了“胡萝卜”“豌豆”和“菠菜”这类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属于()。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E、相关类属学习
8、延续式强化有以下几种种类?()
A、即时强化
B、定时距式
C、变时距式
D、定比率式
E、变比率式
9、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E、分类
10、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分泌唾液是()。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E、条件刺激
11、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E、分化
12、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E、知识
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指()。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E、获得
14、学生学习的特点有()。
A、以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
B、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
C、计划性和组织性
D、目的性
E、被动性
15、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把学习分成了四类,分别是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无意义学习
D、有意义学习
E、机械学习
16、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无意义学习,这是()的学习观。
A、人本主义
B、建构主义
C、认知学习理论
D、行为学习理论
17、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适合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其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8、创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苛勒
C、斯金纳
D、班杜拉
19、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老鼠打洞
B、吃酸的东西会留唾液
C、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
D、蜘蛛织网
20、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铃声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21、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理论基础的人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班杜拉
D、华生
22、“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句
话出自()。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米尔顿
D、华生
23、“试误说”是由()提出来的。
A、苛勒
B、杜威
C、桑代克
D、班杜拉
24、D 25、B 26、C 27、D 28、DE 29、ABCD 30、ABC 31、ABCD 32、B
33、C 34、A 35、A 36、A 37、A 38、C 39、C 40、D 41、A 42、D 43、D 44、C 45、C
24、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25、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励
D、惩罚
26、“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贝尔
D、桑代克
E、班杜拉
27、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E、公式学习
28、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人物的行为
E、了解低碳生活并付诸行动
29、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制过程
D、动机过程
E、模仿过程
30、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是()。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先行组织者策略
D、同化原则
E、练习原则
31、掌握学科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A、动机原则
B、结构原则
C、程序原则
D、强化原则
E、整合原则
32、班杜拉把学习划分了三种类型,一种观察学习是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这种学习称为
()。
A、直接的观察学习
B、抽象的观察学习
C、间接的观察学习
D、形象的观察学习
E、创造性的观察学习
33、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34、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35、提出有意义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贝尔
B、维果斯基
C、杜威
D、皮亚杰
36、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
习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条件反射
37、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
38、负强化是指()。
A、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B、呈现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C、撤销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D、撤销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39、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
A、发现学习
B、合作学习
C、观察学习
D、有意义学习
40、提出学习是由顿悟而产生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苛勒
41、提出程序教学并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基础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42、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43、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有好的表现,马上给予表扬。这种鼓励能够帮助他逐渐改掉自己的
坏习惯,养成良好品行。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A、消退
B、间隔强化
C、负强化
D、正强化
44、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认知建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认知结构理论
45、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消退
C、惩罚
D、负强化
46、A 47、B 48、B 49、B 50、C 51、A 52、A 53、C 54、A 55、ACD 56、C
46、“杯弓蛇影”反应的是一种什么现象?()。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47、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48、由布鲁纳提出的理论被称为()。
A、有意义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论
C、建构主义理论
D、信息加工学习论
49、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加涅
D、金布尔
50、比起认知主义来,建构主义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
A、指导者
B、设计者
C、合作者
D、控制者
51、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52、以苛勒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提出的理论是()。
A、完形—顿悟说
B、建构主义理论
C、有意义学习理论
D、认知结构论
53、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
体的经验的过程。
A、学习行为
B、社会理论
C、社会生活实践
D、文化视野
54、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是()学派的认知理论。
A、建构主义
B、认知主义
C、行为主义
D、联结主义
55、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学习的特征()。
A、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B、短暂性
C、相对持久性
D、由反复经验引起
E、持久性
56、为了打击社会的不良行为,国家常用“杀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期待惩罚理论
57、C 58、B 59、D 60、D 61、B 62、B 63、D 64、D 65、B 66、ABD 67、ABC
57、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是学习了()。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5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的教学技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9、()强调“废除教师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A、认知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B、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60、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
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61、提出认知发现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贝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62、主张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63、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兴趣
C、技能
D、刺激—反应联结
64、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托尔曼
65、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个别化教学
D、程序教学
66、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
A、人类学习需掌握世代积累的经验和文化知识
B、人类学习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
C、人类学习是无目的的
D、人类学习是有目的的、积极的、主动的
E、以上都正确
67、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学生学习的特点?()
A、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
B、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
C、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D、完全是主动的
E、完全是被动的
68、BCD 69、BCD 70、ACD 71、ABC 72、ABC 73、ACD 74、ACD 75、ABCDE 76、C 77、A 78、ABC 79、CDE 80、ACE 81、ACE 82、AC 83、AB 84、ABCE 85、BCE
68、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过程包括()。
A、配置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制过程
D、动机过程
E、反思过程
69、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
A、主观主义
B、客观主义
C、环境主义
D、强化
E、发现主义
70、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过程,其中包括()。
A、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再认
C、知识的转化
D、知识的评价
E、知识的吸收
71、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A、知识观
B、学习观
C、学生观
D、教师观
E、价值观
72、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包括()。
A、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
C、刺激分化
D、同化
E、迁移
73、属于联结学习理论的学说是()。
A、尝试错误说
B、顿悟说
C、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D、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E、建构说
74、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表示。
A、动作
B、数字
C、图像
D、符号
E、图示
75、斯金纳认为,强化的程式包括()。
A、连续的强化程式
B、定时距的强化程式
C、变时距的强化程式
D、定比率的强化程式
E、变比率的强化程式
76、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是属于()。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77、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78、学习的本质属性是()。
A、学习产生的变化是持久的。
B、变化的既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C、学习产生的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引起的。
D、学习不受后天环境影响
E、学习具有先天遗传性
79、班杜拉认为影响观察学习中习得行为的因素有()。
A、惩罚
B、正强化
C、自我强化
D、直接强化
E、替代强化
80、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规律主要有三条,分别是()。
A、效果律
B、强化律
C、练习律
D、消退律
E、准备律
81、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个过程是()。
A、新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储备
C、知识的转化
D、技能的形成
E、知识评价
82、先行组织者可以分为()。
A、陈述性组织者
B、程序性组织者
C、比较性组织者
D、分析性组织者
E、综合性组织者
83、下列属于奥苏贝尔对学习进行的分类是()。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B、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C、连锁学习和辨别学习
D、信号学习和概念学习
E、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84、经典性条件作用规律包括()。
A、习得
B、消退
C、泛化
D、强化
E、分化
85、下列属于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是()。
A、桑代克的联结理论
B、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C、格式塔学习理论
D、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E、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86、ABCD 87、ABCE 88、ABD 89、ABCDE 90、D 91、ABCDE 92、BCDE 93、ABC 86、布鲁纳提出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A、动机原则
B、结构原则
C、程序原则
D、强化原则
E、效果原则
87、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
A、强化
B、消退
C、惩罚
D、分化和泛化
E、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
88、观察学习可以归纳为哪些类()。
A、直接的观察学习
B、抽象性观察学习
C、联想性观察学习
D、创造性观察学习
E、间接的观察学习
89、加涅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对学习做了分类,它包括()。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态度
E、运动技能
90、条件反射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
A、无条件刺激
B、无条件反应
C、条件刺激
D、条件反应
E、无条件反应
91、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包括()。
A、强化和强化的程式
B、逃避条件作用
C、回避条件作用
D、消退
E、惩罚
92、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过程包括()。
A、创造过程
B、注意过程
C、保持过程
D、复制过程
E、动机过程
93、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包括()。
A、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转化
C、知识的评价
D、知识的积累
E、知识的掌握
94、ABCD 95、ABCDE 96、A 97、ABCE 98、B 99、ABC 100、ABCD 101、C 102、C
103、D 104、ABCDE 105、ABCE 106、C 107、E 108、D 109、E 110、A 111、C 112、C
94、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
A、动机原则
B、结构原则
C、程序原则
D、强化原则
E、发展原则
95、下列属于学生学习内容的是()。
A、知识的掌握
B、创造性的发展
C、道德品质的培养
D、技能的掌握
E、健康心理的培养
96、加涅把()作为最基本的智慧技能,认为每一级智慧技能的学习要以低一级智慧技能的获得为前提。
A、辨别技能
B、概念技能
C、规则技能
D、高级规则技能
E、运动技能
97、下列属于运动技能的是()。
A、体操技能
B、写字技能
C、作图技能
D、规则技能
E、操作仪器技能
98、根据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A、加涅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E、斯金纳
99、下列属于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的是()。
A、知识的学习
B、技能的学习
C、行为规范的学习
D、有意义的学习
E、无意义的学习
100、下列属于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的是()。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E、无意义学习
101、()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A、加涅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E、斯金纳
102、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的是()的学习联结说。
A、加涅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E、斯金纳
103、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做了研究的苏联著名生理学家是()。
A、加涅
B、桑代克
C、奥苏贝尔
D、巴甫洛夫
E、斯金纳
104、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包括()。
A、无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应
C、条件刺激
D、条件反应
E、中性刺激
105、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的是()。
A、获得
B、消退
C、刺激泛化
D、中性刺激
E、刺激分化
106、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体现的是()。
A、获得
B、消退
C、刺激泛化
D、中性刺激
E、刺激分化
107、看见马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这些都表现的是()。
A、强化
B、强化的程式
C、消退
D、回避条件作用
E、逃避条件作用
108、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后迅速躲避,违章骑车遇到警察时赶快下车表现的是()。
A、强化
B、强化的程式
C、消退
D、回避条件作用
E、逃避条件作用
109、()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基础上的。
A、加涅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E、斯金纳
110、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E、斯金纳
111、学生看暴力电影习得了一般的攻击性态度,而不只是具体的攻击行为,这体现了()。
A、直接的观察学习
B、间接的观察学习
C、抽象的观察学习
D、具体的观察学习
E、创造性的观察学习
112、教师对一个同学的助人为乐行为进行表扬,这对其他同学则是一种()。
A、直接强化
B、强化的程式
C、替代性强化
D、自我强化
E、间接强化
113、其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学界都享有盛誉的学者是()。
A、班杜拉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E、布鲁纳
113、E 114、ABCDE 115、ABCD 116、D 117、ABC 118、ABCE 119、C 120、A
114、建构主义受到下列哪些重要人物的影响?()
A、杜威
B、奥苏贝尔
C、维果斯基
D、皮亚杰
E、布鲁纳
115、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A、相互依赖
B、相互沟通
C、相互合作
D、共同负责
E、相互理解
116、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A、形成条件反射
B、形成整体完形
C、同化
D、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11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集中在对()的描述上。
A、知识观
B、学习观
C、学生观
D、态度观
E、教学观
118、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A、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的
B、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C、强化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D、认知结构式学习的基础
E、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119、小丁原来很怕见陌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的学习。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态度
D、言语信息
120、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具有()的特点。
A、主观性
B、客观性
C、普遍适应性
D、永恒性
二、填空题
1、学习
2、语言社会的个体的
3、奥苏贝尔
4、知识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5、桑代克刺激—反应
6、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7、巴甫洛夫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条件反应8、消退
9、惩罚10、布朗
11、建构12、学科的基本结构
13、知识观14、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相互沟通
15、程序教学16、实质性的
17、操作性行为18、保持复制
1、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人类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性的经验的过程。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根据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
4、我国心理学家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5、桑代克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他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
6、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即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7、巴甫洛夫是苏联著名生理学家,他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做了研究,他的条件反射中涉及了四个基本事项: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条件反应。
8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9、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为惩罚。
10、布朗等提出了“情境性学习”的概念;还提出了一个“认知学艺模型”,强调要把学习者和实践世界联系起来。
11、建构即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
12、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学习该学科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他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
的最终答案。
14、建构主义在学习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中认为,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相互沟通,
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15、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
16、有意义学习是将新知识与已有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17、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18、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动机四个过程。
19、有意义20、替代强化
21、认知策略态度22、试误
23、完形24、强化惩罚
25、构建完形顿悟26、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7、人本主义28、认知地图
29、条件刺激反应30、认知结构刺激情境
31、巴甫洛夫32、强化
33、认知(心理)34、奥苏贝尔布鲁纳
35、主客体36、建构性
19、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0、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类型: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21、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22、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迷箱”实验,指出学习是试误的过程。
23、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
24、强化最终会增加反应出现的概率,惩罚会减少反应出现的概率。
25、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在本质上是构建完形,是通过顿悟的过程实现的。
26、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_。
2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以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
标。
28、托尔曼认为,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29、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30、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
31、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巴甫洛夫。
32、斯金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33、完形—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认知(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34、接受学习的创始人是奥苏贝尔,发现学习的创始人是布鲁纳。
35、建构主义思想的核心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的。
36、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三、判断题
1、正确。
2、错误。惩罚和负强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会降低反应概率,一个则是为了增强行为出现的概率。
3、错误。他的“有意义”指材料能与认知结构建立联系。
4、正确。
5、错误。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能增加行为出现的概率。
6、正确。
7、错误。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主动建构性,并不把它看成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更不是最终答案。
8、错误。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所作的自我奖励。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属于替代强化的过程。
1、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是互补的。(正确)
2、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3、奥苏贝尔强调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指学习材料有意义。错误)
4、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来的。(√)
5、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降低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6、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复杂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塑造而获得。(正确)
7、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
8、小刚看到别的同学努力学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因此在心里告诫自己也一定要好好学习,
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
第四章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
1、ABC
2、ABCDE
3、ABCDE
4、ABC
5、ABCDE
6、ABCDE
7、ABCDE
8、AB
9、C 10、ABCDE
1、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将知识学习分为()。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归属学习
E、并列结合学习
2、维特罗克提出,为了促进学生把当前内容的不同部分联系起来,教学中采用的策略包括()。
A、加题目
B、列小标题
C、提问题
D、说明目的
E、总结和摘要
3、为了帮助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采取的策略有()。
A、举例
B、类比或比喻
C、证明
D、复述
E、解释
4、概念是用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其涉及的要素包括()。
A、名称
B、内涵
C、外延
D、变式
E、比较
5、对概念的分析一般包括()。
A、定义
B、特征
C、例证
D、上位概念
E、下位概念
6、下列属于概念教学的建议的是()。
A、概念分析
B、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C、正例与反例的辨别
D、变式
E、比较
7、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有()。
A、顺序观察法
B、素描观察法
C、连续观察法
D、实验观察法
E、操作观察法
8、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将知识划分为()。
A、具体知识
B、抽象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E、概括性知识
9、当儿童说出整数加减乘除法则后,便可认为他已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的()。
A、具体知识
B、抽象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E、概括性知识
10、下列能够阻碍学生对知识的重现的是()。
A、过度疲劳
B、心情过分紧张
C、缺乏信心
D、注意力涣散
E、动机过强
11、A 12、B 13、B 14、B 15、A 16、C 17、D 18、BE 19、C
11、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
A、规则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解决问题的学习
12、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13、学生根据哺乳动物的关键特征,来判断某些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的过程是()。
A、抽象化
B、概括化
C、归纳化
D、分化
14、原有观念为下位,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这种学习是()。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结合学习
15、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16、如果学生已经有了“哺乳动物”的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7、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8、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有()。
A、命题网络
B、产生式系统
C、图式
D、认知结构
E、产生式
19、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20、A 21、C 22、A 23、D 24、B 25、D 26、A 27、B 28、C 29、D 30、D 31、C
20、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
A、消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21、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22、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0.25~2秒
B、0.2~0.5秒
C、2秒~1秒
D、5秒~2分钟
23、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成。
A、6±2
B、6±1
C、7±1
D、7±2
24、学习新信息对已有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A、前摄作用
B、后摄作用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25、到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属于()。
A、模象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实物直观
26、对有关历史生活的领会,不能缺少()。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27、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头,因而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
A、理性概括
B、感性概括
C、形象直观
D、言语直观
28、奥苏贝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29、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30、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A、上位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31、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拦河坝等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就属于()。
A、并列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结合学习
32、A 33、B 34、A 35、B 36、D 37、D 38、A 39、ACDE 40、ABDE 41、ABCD
32、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
A、命题网络
B、产生式系统
C、图式
D、抽象思维
33、不管是命题网络、产生式系统还是图式,他们都强调知识间的联系,强调知识的()。
A、相互联系
B、组织结构
C、言语机构
D、认识过程
34、()是把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有关的部分联系起来,从而使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形成一种从属或总括关系的
学习。
A、归属学习
B、榜样学习
C、模仿学习
D、反叛学习
35、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务的具体的、特殊的、
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是()。
A、知识概括
B、知识直观
C、知识保持
D、知识获得
36、以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为主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
B、并列结合学习
C、命题学习
D、概念学习
37、学习质量与重量、热与体积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38、作为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
A、直观
B、抽象
C、概括
D、比较
39、下列直观方式中,属于模象直观的是()。
A、图片
B、演示实验
C、图表
D、模型
E、教学电影
40、为了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这些感知规律包括()。
A、强度律
B、活动律
C、层次律
D、差异律
E、组合律
41、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42、BCD 43、ABC 44、ABE 45、BCD 46、BCE 47、ABC 48、ABCD 49、A 50、B
42、以下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A、观察教学电影
B、观察实物
C、演示实验
D、到实地参观访问
E、文艺作品的阅读
43、知识的表征存储方式有()。
A、命题网络
B、产生式系统
C、图式
D、效果
E、图像
44、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将知识学习分为()。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E、并列结合学习
45、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包括()。
A、有利于知识的发展
B、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C、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D、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
E、有利于知识的遗忘
46、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分为三个子系统,即()。
A、工作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直接记忆
E、长时记忆
47、常用的直观形式有()。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电化教学
E、运动教学
48、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方法是()。
A、合理运用正例和反例
B、运用变式组织感性
C、科学地进行比较
D、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概括
E、反复识记
49、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50、反映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51、C 52、D 53、B 54、C 55、C 56、A 57、B 58、B 59、D 60、C 61、B 62、C
51、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52、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问题
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53、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称为()。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规则学习
54、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规则学习
55、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
()。
A、同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56、下位学习又称()。
A、类属学习
B、总括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57、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称为()。
A、同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58、上位学习又称()。
A、类属学习
B、总括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59、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也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学习称为()。
A、同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60、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
认识的过程称为()。
A、定势
B、变式
C、直观
D、表象
61、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A、形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言语直观
62、利用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A、形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言语直观
63、A 64、B 65、ABCD 66、A
63、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64、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使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65、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对()的记忆。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学习游泳
66、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理解
B、巩固
C、应用
D、迁移
二、填空题
1、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将知识的种类划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根据知识的功能将知识的种类划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_____________,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____________。
4、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迁移的复杂程度将知识学习的种类划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分为___________和并列结合学习。
5、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6、在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中,______________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观念关键
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
7、记忆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8、__________的标志包括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和能根据理解知道如何去完成所需要的动作。
9、知识的_________指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对教材的持久记忆。
10、_________就是通过对课题的分析,明确课题的目的的要求,弄清课题所给予的条件,从而了解课题的基本结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