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1 发表于 2022-10-18 13:55:27

谈谈车间文化的建设


谈谈车间文化的建设
作者(编者)廖华林来源:格兰仕人
——由电脑板车间员工生日联欢晚会想到的
应该说,电脑板车间的员工生日联欢晚会的举办是非常成功的。短短15天的时间,从策划到正式演出,20多个节目一气呵成,员工的主动参与程度从当晚气氛热烈就可以体现出来。
不可否认,电脑板车间由于承担了6家子公司的产品配套工作,生产任务相当艰巨。由于各个子公司的休息时间不同,为了保证下工序的生产,车间有时连正常的转班都困难。在繁重的生产任务面前,我们如何提高员工的斗志,我们能不能为辛勤工作一天的员工做点什么,让他们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忘记一天的疲劳,这是车间一直都在考虑的。
当举行一个大型员工生日联欢晚会的方案出来后,得到各班组生产线的大力支持。为了使该活动真正成为员工自己的活动,车间要求以生产线为单位出节目,各项表演奖以海选的方式评出,谁的节目好员工自己说了算,并增设一个最佳啦啦队奖。由于排练场地不够,她们下班后就到花溪公园、海尾公园去练习,没有音响就用手机放音乐。在节目正式演出的前两天有一条线节目表演者的父亲不幸去世,她不得不请假回去,面对这种情况,车间打算取消该节目。但那位员工含着泪水要求车间一定要保留该节目,她保证会在回家之前教会另外一个员工——因为这个节目代表她们生产线的荣誉。面对这些感人的场面,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一个车间就是一个小社会。如何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凝聚到一起,除了经济杠杆外,还
有就是建立一个适合他们的车间文化。这种文化的建设,也许与生产没有直接联系,但它对员工的思想行为、情绪变化是有直接的关系。我们的员工,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活动范围可能只是车间——宿舍这样的直线来回。而这样的循环只会加速他们失去对工作的热情,使他们对周围环境产生一种麻木感,到这种时候,作为一个管理人员还拿什么去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呢?
建立一个适合员工自己的车间文化,通过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熔入到里面,让它充实员工的生活,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这才是管理人员需要做的头等大事。也许因为条件限制,有许多工作设想难以实现,但当你找到一个被广大员工认可的工作时,参与的人就不仅仅是少数管理人员,而是成百上千的生产一线的员工。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有益的文化活动,提高员工的情操,以文化带动生产,以文化提高质量。
当然,此次活动,仅仅是车间文化创立的一部分,我们今后还会通过举办其他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员工有家的感觉——这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
一、科室(车间)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
作用不言而喻,这
其中科室(车间)
文化是构成企业
文化架构里面的关键一环节。它具有小群体性、直接性的特征,科室(车间)文化对外是形象的树立,对内是凝聚力的表现。良好的科室(车间)文化能够形成一种具有群体心理定势的指导思想,激发本科室(车间)人员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向心力。概括起来科室(车间)文化对所处本科室(车间)的人员具有价值导向作用、行为约束作用、工作凝聚作用、理念融合作用、文化辐射作用。
二、科室(车间)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科室(车间)作为一个职能部门,其文化建设内容既包含在整个企业文化体系内,又有自身的特点,其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
1、良好的硬件设施建设。比如办公环境、办公设施设备等方面,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给员工舒适感,新技术、新设备应用能够增长他们的技能,减小工作强度,从而增强他们工作的舒心度。
2、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一个科室(车间)在企业内好比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气质和文化氛围往往决定了他们的战斗力。这项建设关键是要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对为
科室(车间)赢得荣誉的员工经常性的表彰,树立典型,对个性过于自私自利的员工要给予警示,形成大家庭氛围。
3、员工幸福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员工的幸福感主要来自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首先要保证员工的物质生活和比较舒适的工作感受;其次要搭建员工成长和提升的平台;再者要关心员工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绪。通过建立科室(车间)内部帮扶机制、奖励机制、推行人性管理等不断提高员工幸福感。
三、实现科室(车间)文化的途径
1、建立健全科室(车间)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属于本科室(车间)的行为规范,形成科室(车间)管理方式。在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让制度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成为大家自觉的行动。随着大家对制度的认同,并能自觉地进行自我约束时。这里要着重提一点,科室(车间)规范要求应该是通过所有员工广泛参与、集体讨论形成共同的行为约束。
2、实行人性化管理。首先,要营造人人爱科室(车间),车间内部员工互帮互助的氛围。其次,建立具有亲和力的内部上下级关系,科室(车间)负责人要注意与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并取得他们的信任。尤其是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员工要及时给予帮助,主动解决困难。第三、提高科室(车
间)认同感。弘扬团队精神,强调集体作用。注意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维护科室(车间)荣誉的高度认同感。
3、完善激励机制。科室(车间)文化需要有激励机制的支持,对能够遵守行为规范,为科室(车间)取得荣誉的要予以表彰,对不遵守的、工作消极等要给予惩罚,甚至于离岗。制定科室(车间)内部考核和评价机制,按期考核和互评,细化考核内容,将考核内容与绩效激烈挂钩,推动科室(文化)持续发展。
4、丰富科室(车间)文化内容。要将日常的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融入到文化当中,不断扩展和丰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开展文艺类的活动,组织大家的聚餐等等来丰富科室(车间)文化载体,从而将科室(车间)文化传播到各个细节当中。
重视和加强科室(车间)文化,能够直接作用于员工,增强他们的企业文化认可,提高素质和工作执行力,促进各项工作上水平。
新兴铸管集团际华3544公司制帮车间企业文化建设成绩斐然
发布时间 : 2009年04月09日文章来源 : 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一个有着二百多名员工,而女员工占95%以上的际华3544公司制帮车间,是靠什么把车间管理得疏密有致,井井有序的呢?在2008年一举夺得际华轻工集团“抗震救灾先进单位”,秦皇岛市国资委“文明车间”,公司“先进单位”和“宣传报道先进单位”四项殊荣的呢?带着好奇心笔者走进了制帮车间。
走进制帮车间眼前一亮,地面照人,窗明几净,三条排列整齐流水线上“标兵机台”、“优秀女工机台”小锦旗招展;车间正前方两块大型“质量从一针一线做起,成本与一帮一片相关”的标识牌十分醒目;车间柱子上启迪员工心灵的标语随处可见,视觉的冲击,震撼了我。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制帮车间发生如此之大变化的奥秘在哪里?在与车间主任李淑萍的谈话中找到了答案。
一、寓教娱乐增活力
2007年李淑萍主任刚到任时,制帮车间用“脏、乱、差”来形容毫不为过,员工怨言较大,经常为一点小事发生矛盾。为了尽快找到结症,扭转生产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明察暗访,李主任发现造成员工生产积极性不高、怨言较大、集体意识淡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先进的企业文化”。
2008年制帮车间元旦联欢会的成功举办,为员工搭建一个施展才艺的平台,一些具有表演天赋和写作才能的员工也脱颖而出,为车间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激发了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并在车间领导悉心的引导与培养下,她们不仅成为了车间生产的骨干和管理者,还是车间文化建设的组织、参与和宣传者,且把车间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2008年4月为了唱响《际华轻工之歌》,在车间生产任务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她们克服了生产任务重、加班加点工作时间长、演出排练时间短实际困难,在公司《际华轻功之歌》歌咏比赛中,她们一展车间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员工风采,荣获了第三名的好成绩。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车间员工在短短半天时间里,就自愿为灾区捐款4000余元。并以集团公司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和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保证05武警棉鞋军品限期任务按时交货同时,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地完成了23000双抗震救灾鞋紧急生产任务,受到了集团公司和公司领导高度赞扬。
2008年是制帮车间生产最为紧张的一年,也是各项管理工作卓有成效的一年。为了完成公司下达各项任务指标,每天加班加点地工作要达到十三四个小时,但是车间文化建设,并没因此而搁浅;车间的生产经营也没因此而受到任何影响,而是更加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去年在公司举办的毽球比赛活动中,13个代表队经过近两个礼拜的激烈角逐,车间一举摘取了毽球比赛桂冠。在“迎国庆——奋进的四四”联欢晚会中,车间员工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又成了晚会一大亮点。在公司举办的迎元旦“我是四四人”演讲比赛和《企业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中分别以二、三
等奖名列前茅。在今年国际“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制帮车开展了寓技娱乐的“迎三八、比技能穿针引线”活动,把娱乐和岗位技能练兵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安全生产和实践操作技能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又一次成为了公司各分会组织活动中的一大亮点,取得了较好的文化娱乐效果。
二、学习文化鼓士气
制帮车间为了强化车间内部管理,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2008年以来在不影响车间正常生产的情况下,相继开展了每周一次的班组骨干培训班,培训的内容包括公司《企业文化手册》、《先进班组的管理经验》、《管理员工手册》、《班组长必读》和《5s管理》等。每一期培训课结束时,学员们还要结合本职工作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进行大讨论,互相借鉴好的管理方法,使学习得管理知识真正入脑入心,并付诸于实践生产。车间为参加各种学习班的员工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推荐员工参加了公司开办《帮样设计》、《橡胶工艺培训班》、《计划与统计》、《ERP 管理知识》等培训班,通过一系列培训学习,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增强了,员工们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了,员工队伍的凝聚力与综合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学习车间员工高淑红、李桂军等已走上车间管理岗位。同时,制帮车间还把车间宣传报道工作,作为文化建设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一支由15名一线员工组成车间的宣传报道员队伍日渐成熟,在积极为《公司报》撰写大量稿件同时,每月还结合车间实际自办两期车间小报,极大地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部分员工优秀作品还被公司党群工部推荐到网站、报刊、杂志等媒体发表。
三、制帮文化强管理
在公司开展“三查找,四整顿”活动中,车间为了把此项活动落到实处,见到成效。车间及时出台了《制帮车间现场管理办法》,对班组骨干进行了培训,“实施办法”与《车间班组长的绩效考核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大大地加强了车间现场管理实施力度,极大地调动了管理人员使命感与责任感。《车间、班组立会制度》的建立,明确了分工,细化了责任,成为了上下沟通的桥梁,使公司、车间生产信息与重大决策,能够及时传达到每个班组每名员工,给予了员工知情权,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生产积极性和各种活动参与意识。针对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制帮车间应时出版了一期《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专刊,让员工意识到了金融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和勇气,为员工安心生产,踏实工作吃了一粒定心丸。
为了进一步细化生产现场管理责任,车间还把“5s管理”知识印发成宣传手册,使“5s的管理知识”真正地深入到班组,深入到了每名员工心中,有效提高班组骨干的管理技能,为创建学习型班组打下了良好基础。“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s管理标准,在车间生产管理中得到最终的体现,使生产现场呈现了“一尘不染,井然有序”的新局面。
四、班组文化结硕果
好班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企业文化,先进的企业文化必促进生产车间健康快速的发展。制帮车间在生产管理中只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绩,是于他们善抓、会抓、狠抓车间文化建设是分不开的。车间文化建设不仅提升了员工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与创造力,还激发车间员工生产热情和集体荣誉感。在过去的一年里,制帮车间始终把班组文化建设放在首位,完善了严格的班组例会制度,建立健全班组质量、安全、出勤考核制度,每一项指标的完成情况都与班组长计件工资挂钩,有效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2008年度公司总结表彰大会的召开,为制帮车间一年来生产经营与班组文化建设画上一个已圆满的句号。制帮车间以获得荣誉最多和受到获奖励的人员最多而名列榜首。除了车间获得的四项殊荣外,制帮二组被公司评为2008年度先进生产班组;车间主任李淑萍被公司授予“2008年度优秀管理者者”荣誉称号;车间员工吕艳丽被际华公司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陈国英、沈志云被公司评为2008年度标兵,沈志云还被秦皇岛市总工会评为“建功立业”先进个人。
如今的制帮车间,已成为公司企业文化向班组延伸的重点示范单位。车间“荣誉上榜,锦旗到岗”的做法,极大促进了车间班组文化建设的步伐,营造了浓厚班组文化建设的氛围,激发了员工们“比、学、赶、帮、超”的劳动竞赛热潮。制帮组被公司评为“先进生产班组”整齐有序的生产现场、团结奋进的生产氛围,成为公司生产经营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谈车间文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