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1 发表于 2022-10-11 13:46:45

普通心理学_试卷及答案


试卷(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
2、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记忆的基本过程有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4、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5、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两个重要特点。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2、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某种感觉或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3、创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4、道德感:道德感是根据一定道德标准评价别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干后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1、性格无好坏之分。(×)
性格有好坏之分。
2、长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
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7±2个组块。
3、遗忘就是永远都无法回忆或再认。(×)
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4、心境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激情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四、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心理是( A )。
A、脑的机能
B、心脏的机能
C、脑与心脏协同活动的结果
D、脊髓的机能
10. 下列学生属于胆汁质的是( D )。
A、孤僻、敏感、情绪发生慢而强
B、轻率、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
C、沉着、淡漠、情绪发生慢而弱 D 、热情、粗暴、情绪发生快而强
五、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注意的功能有哪些?
注意的功能有: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
2、简述影响学生识记的因素。
影响学生识记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3识记的方法。
3、引起心境的原因有哪些?
工作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生活习惯的改变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甚至季节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
4、简述意志的品质。
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2)坚定性(3)果断性(4)自制性
5、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表现在:
第一,情绪通常指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而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第二,情绪具有情境性、冲动性和短暂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第三,在个体发展和人类进化中,情绪发生早,而感发生晚。晴绪和情感间虽有区别,但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通过各种不断变化的情绪得以表现的,离开具体情绪,人的情感就不能存在和表现。另
一方面,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不同变化一般都受到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影响。总之,情绪和情感是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的,在时甚至可以互相通用。
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举例说明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1)性格对气具有一定的影响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掩蔽或改造着气质,使其服从于实践活动的要求。
(2)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特点,使性格的表现涂上气质的特色比如,同是勤劳的品质,多血质的人常常是充满热情地去工作,粘液质的人则不动声色、从容不迫地工作。
(3)气质能影响性格的发展速度比如,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由于神经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因此,他们比粘液质更容易形成果断和勇敢的性格。
2、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你认为个人应如何树立自信?
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是树立自信心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知道自己的长处,才能很好地树立起自信心。假如你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把你的优点也认为是缺点或忽视它,那么你就会有一种心理,我什么都不会,我什么都比别人差,这就会产生自卑了。
其次,必须从各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好的能力、素质是一个人树立自信心的条件。假如你没有能力、素质,你哪来的自信呢?只有培养好自己的能力素质,你才能在生活中、活动中更有把握获得成功,成功的机会多了,你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再次,树立自信心,理想是基础。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之后,才会萌生出赖以作为精神支柱的自信心,才会生产为之奋斗的动力。如果一个人每天碌碌无为,生活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又缺乏上进心。那么,何来的自信心呢?一个人只有树立了理想之后,他才会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拼搏、奋斗,并勇敢地去开拓、进取。这便是自信所赋予的,它是我们实现理想的动力。因此,理想是树立自信心的基础。
试卷(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1879年,其标志是心理学的诞生。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3.知觉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组块,信息保持时间为2秒钟。
5.情绪总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注意起伏现象: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地加强和减弱,叫注意起伏。
2.创造想象:一个人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3.心境:是人的内心世界里变幻多变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随时可以在人的外在表象上表现出来。
4.气质: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人格特征。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干后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1、智商85分说明智力低下。(×)
2、动机和行为的一致的。(×)
3、操作活动相比智力活动容易注意分配。(√)
4、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有困难就是遗忘。(×)
5、思维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
四、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C )的科学。
A 、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
C 、心理现象
D 、认识过程
2 、以经历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B )。
A 、逻辑记忆
B 、情绪记忆
C 、动作记忆
D 、形象记忆
3 、“础润而知雨,月润而知风”。主要体现思维的( B )。
A 、概括性
B 、间接性
C 、直接性
D 、敏捷性
4、下列事例属于再造想象的是( A )。
A、作家塑造新人物形象
B、建筑工人根据蓝图想出的建筑物的形状
C、发明家创制了一台新机器
D、小红长大想当科学家
5 、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叫做( B )。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认识
6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通常产生的内心冲突( A )
A 、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8、气质的类型是( B )
A、有好坏之分
B、没有好坏之分
C、有强弱之分
D、没有强弱之分
9.意志品质的首要品质是( A )
A、自觉性
B、坚持性
C、果断性
D、自制力
五、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答: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感觉和知觉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感觉和知觉的相同点:
(1)两者都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2)两者都是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3)两者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人脑的活动。
2、感觉和知觉的区别:(1)反映的内容不同。(2)产生的性质不同。(3)生理机制不同。
2、根据遗忘规律,如何科学组织复习?
{一}、复习要及时。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里,所以及时复习非常重要,可使即将消失的记忆痕迹重新强
化,变得清晰,使学到的知识不断纳入知识系统之中。{二}、复习方式单调既容易感到乏味,又容易产生厌倦、疲劳。而多
样化的复习,则可使人感到新颖,促使各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记忆的效果。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来理解复述同一内容,要尽可能地动员多种感官的参与。{三}、合理安排和分配复习时间。这主要是指一般情况下,采用分
散复习{将复习分成若干次,相互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其效果将优于接集中复习{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连续地重复复习
以学的材料}。{四}、复习内容系统化。
3、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一)注意的广度 (二)注意的稳定性 (三)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问题表征(二)思维定势(三)功能固着(四)酝酿效应
(五)知识经验(六)动机和人格
5、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意志行动表现出以下特点:1.它是有意识的、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目的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2.它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克服内部、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的特征。3.它是受意识能动地调节支配的行动。意志是内部的意识事实向
外部动作的转化过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观念付诸行动的过程。4.它是以随意动作作为基础的行动,其结构也包括相应
的自动化的动作。
6.举例说明心理冲突的类型,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趋趋冲突,即双趋冲突。两个都很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在一个的面前,而这人必须选择其中一个而放弃另一个时心理冲
突,称之为双趋冲突。如谈三角恋爱就是如此。
避避冲突,即双避冲突。两种不利于自己或令人讨厌的事情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面前,而这个人如果躲开其中一件却又
必定会碰到另一件时所出现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冲突。如癌症病人手术治疗会有很大风险,但药物治疗效果不能确定,
而且药物毒副作用很大,这就造成了双避心理冲突。
趋避冲突。既对人有吸引力,又要付出代价的目标出现在面前时所引起的心理冲突,称之为趋避冲突。如有人想致富,
又不想干事情,有人想抽烟,又怕危害健康。人始终处于在两种动机中间徘徊的不安状态之中。
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联系个人实际说明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它是对人的生物及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例如,当小孩子
又累又困,特别想睡觉时,家长非要他学习,他就会表现得很烦躁。如果我们能与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一定会感到幸福。
认知则包括感知、思维和决策等一系列的活动,例如我们接触一个人时,对他的外貌、言谈举止的印象,考虑他说的话有什
么含义,我们是否想跟他作进一步的接触,等等。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规律,但
是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对认知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包括对活动的瓦解或促进。一般来说,正性情绪象愉快、兴趣等,对认知活动起协调、促进的作用,负性情绪象担忧、沮丧等,则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
具体来说,正性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取决于情绪的强度水平。然而,负性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作用并
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律。
(1)不同性质情绪对认知操作有不同的作用,愉快比痛苦显示更优的操作效果;兴趣状态比惧怕有更优的操作效果;无怒
的中性状态比愤怒状态下操作更好;爆发怒比潜在怒的操作效果更好。
(2)情绪强度差异对认知操作有不同的影响。以愉快和爆发怒为例,在这两种情绪的背景下,认知操作呈"U"型曲线,表
明最弱和最强的激活度不如中等强度能使操作效果达到最优。然而在负性情绪背景下(痛苦、恐惧),则发现情绪激活越强
烈,操作效果越差。
(3)情绪对操作策略选择的影响。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婴儿采用的操作策略有所不同。以迂回获取玩具的操作任务为例:愉快状态下婴儿采用有效的迂回获取策略较多,因此在操作中获得成功较快;而痛苦状态下婴儿更多采用径直抓取(难以成
功)和被动呆视不动,从而延长了操作时间。
2.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产生“高分低能”现象的原因
因为在当前的中国教育体制中,高分是受家长老师和同学赞许的,能力高低,似乎没神恶魔实用。物种生存也有个优胜劣汰,决定什么优胜什么劣汰的是环境。同理,出现高分低能现象,也是中国教育体制形成的环境造成的。
从心理学角度说的话,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周围的人会赞扬你,做另外一件事的时候就没什么人关注你。你取得高分的时候,
会获得能多的正面肯定,而能力高的正面肯定不会有多少。这个时候,你自然会选择补习任何途径把分数提高,哪怕采取的
方式是崎形的方式,于是就造成高分低能现象。
而且,这个社会。高分高能会吃香,高分低能也会吃香,低分高能早被社会淘汰了。而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当分
数能获得更多的正面肯定的时候,一个人会把精力投入在提高分数上,而能力高低就显得不重要了。同时保持高分又要保持
高能实在很困难。所以高分低能成了很普遍的现象。
试卷(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认为人的智力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组成。
2、TAT测验是指洛夏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3、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1879年,其标志是心理学的诞生。
4、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5、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信息保持时间为(2秒钟)。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知觉 : 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
2、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剌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3、记忆 :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诸如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与情感、做过的动作等,都可能保存于头脑中。
4、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四、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在于( C )
A人有思维;B人有记忆;C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D有注意
2.教师用红笔批改作业,是利用感觉的( D )
A对比; B适应; C相互作用; D注意
7.小李有空就摆弄他自己安装的收音机,小王却喜欢游泳,这是由于各人的( A )不同
A兴趣;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社交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
5、自我实现的需要.
2、记忆的类型有哪些?其分类标准各是什么?
记忆类型,这些类型包括: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混合型等。
3、什么是无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指向某一对象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
4、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兴奋和抑制无时不在进行着有规律性的运动,基本神经过程运动的规律有二。
(一)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二)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5、简述想像的分类
1.有意想象;
2.无意想象.
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论述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知识谈能力,那叫异想天开。
予人类的地球一样,只有土木水火,正因为在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知识于实践有机结合,才给予知识一活力。能力是通过
创造得到的,是以知识为基础,通过实际活动进一步升华而塑造的。
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重力不能在没有引力的情况下而存在,正如能力在
没有知识的情况下消失一样。
是通过人而体现的,不能借助外物。所以一个人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需从自身出发去实现。
试卷(4)
一、名词解释:(16%)
1、创造:创造是指提供了新颖的、首创性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活动
2、思维: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3、动机: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4、从众:指个人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在认知或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二、填空题:(16%)
5、人的心理现象形式多样,为便于研究分成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即(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
6、知觉的基本特性是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根据思维的抽象水平,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
8、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9、一个良好的群体可使其成员产生归属感、认同感、群体的支持力量等心理效应。
三、选择题:(20%)
10、心理学是研究( 4 )。
①人的行为科学②人的思维科学
③人的意识科学④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11、一天,某班新转来了一个同学,大家都很自然地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这种注意属于?( 2 )。
①有意后注意②无意注意③有意注意
12、在人的感觉中,( 3 )对人的认识作用最大。
①听觉②嗅觉③视觉④肤觉
13、“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 3 )。
①思维的概括性②思维的灵活性③思维的间接性④思维的直觉性
14、“人逢喜事精神爽”属于( 1 )。
①心境②美感③激情④应激
15、“前怕虎,后帕狼”,顾虑重重,这是意志品质 ( 2 ) 差的表现。
①自觉性②果断性③自制性④坚持性
16、智力的核心是 ( 4 ) 能力。
①想象②注意③记忆④抽象思维
17、( 4 ) 是评价个人品德的最终依据。
①道德认识②道德情感③道德意志④道德行为
18、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 3 ) 。
①弗洛伊德②韦克斯勒③马斯洛④吉尔福特
19、布鲁姆提出的课堂教学模式是 ( 2 ) 。
①基本教学模式②“掌握学习”模式③课堂教学序列模式
四、简答题:(24%)
20、怎样运用记忆规律组织学生复习或练习?
答; ①复习要适量;
②适当的超额学习;
③进行多样化的复习指导.
21、气质和性格有什么联系?
①气质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
②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③性格可以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
22、什么是知识的迁移?其产生受何因素影响?
迁移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各1分):①对学习材料的概括和理解水平;②教材组织的结构;③定势的影响;④为迁移而

23、情绪对学习有何影响,在教学中如何调节学生情绪?
情绪对学习的影响是两方面的,既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和增强学习效果(1分),也可能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削弱和减低学习效果(1分)。教师应从以下4方面调节学生的情绪(各1分):①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高涨的情绪;②教师要
热爱学生;③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④注意控制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
五、论述题:(24%)
24、请简述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制作直观教具时感知规律的应用:①感知对刺激强度的依存性规律;②对比规律;③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相关规律。
在使用直观教具时感知规律的应用:①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具;②以适当方式、在适当时候、适当位置呈现直观
教具;③使用教具应当适应学生感知的特点;④把实物、图像的直观与言语直观有效地结合起来。
25、挫折感会使人产生何种心理、行为变化,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挫折感会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以下变化:使人产生攻击行为、使人过度抑郁、使人出现自欺欺人的反应. 在遭受挫折时,应以下面几种方法和态度去对待:①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④
以积极的归因代替消极的归因;⑤学会使用应付挫折引起的消极情绪的方法。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普通心理学_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