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ret 发表于 2022-10-8 15:25:11

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笔记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第一章总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课程性质和意义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汉语作为外语或者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总结:教学需考虑学习者自身因素,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方法也起着中要的作用。
4、与其他学科联系。
(1)与外语教学有密切联系。
(2)与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外汉语教学法
心理、社会语言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1、语言学原理。
(1)一切外语教学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都跟语言有关。如何对待并且处理这些语言学原理、语言要素和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就构成了不同教学法的原则和特点。
(2)每一种语言学派的兴起,都会形成以这种语言理论为基础的新外语教学法流派。
十七八世纪,机械语言学:普遍语法——语法翻译法
二十世纪4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不存在普遍语法,研究美洲印第安语——听说法
二十世纪60年代,转换生成语言学:语言规则具有生成性,教师要让学生发现规则——认知法
二十世纪70年代,社会语言学: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功能法
2、心理学原理。
(1)心理学研究什么?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活动
情感、意志-->心理过程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脾气、内外向-->个性倾向和特征
(2)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及个性倾向等等的研究,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外语教学方法。
十九世纪后期,实验心理学诞生,提出“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感觉而非思维”,导致了直接法的产生。
二十世纪40年代,在巴甫洛夫两个信号系统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自觉对比法。
二十世纪40年代以后,在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听说法。
二十世纪50年代,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视听法。
二十世纪60年代,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作用下,产生了认知法。
二十世纪70年代,提出“习得理论”和“监控理论”,倡导自然法。
3、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
(1)教育学的发展影响外语教学法
在传统古典教育思想(死记硬背)的制约下,只能采用翻译法。
捷克教育家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从而产生了直接法。
苏联教育学强调传授“正确的系统的知识”,对自觉对比法的确立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美国教育家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引导认知法的崛起。
(2)教育心理学为教学法提供心理学的基础。
三、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汉语特点与教学)
(一)汉语语音、词语、语法的特点与教学
1、汉语语音的特点与教学
(1)汉语的音节由声韵调系统构成——重心放在声调的操练上没有复辅音;声调是难点
(2)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教声母,强调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加强对比练习
(3)汉语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多示范、多联系、多对比,利用教具,夸张发音等
(4)汉语拼音的学习(字音与字形分离)——音义、形义、音形反复出现、刺激
2、汉语词语的特点与教学
(1)趋向双音节——用语素组同义词
(2)缺乏形态变化——在词素的组合和词序的排列上多下功夫
(3)词义引申——利用词义联想和联系帮助记忆如:光明——光亮——明亮
3、汉语语法的特点与教学
(1)不同层级内部组合的一致性:联合、支配、补充——组合和扩展训练
(2)语序的配对特点(主谓、定心、状心、动宾、动补)——注意配对习惯和配对的语义关系
(3)语序的变式——多做语序上的变换练习,丰富句型和句式
小结:在教学中,学习者的经验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汉语的特殊性不容忽视。当然,并不是像我们学习这样理论化,在具体学习中具体操作。
(二)学习者有无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
1、无汉字背景的学习者认知汉语的特点和教学
(1)听说比读写容易
特点:死记硬认;认读汉字分三步音义、形义、音形;
只求听说,不愿读写
教学:有计划、有步骤、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教学汉字
(2)书写和识记汉字难
教学:a建立汉字的笔画观:
改弧形为弯曲,改圆形为方形,改斜线为撇那,化圆点为锋点
b了解和熟悉单一笔画及其走向
特点:汉字都由单一笔画组合而成;走向多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思考:什么是笔画?基本笔画有哪些?
(3)利用母语识记汉语词语
教学:初学时可利用母语对应帮助记忆;在课文和句子中学习;
群集再认分类记忆
(4)句式的掌握和应用以简单句为主
特点:对简单句掌握比较好,但复杂语句不易掌握
教学:及时加快汉字教学速度
2、有汉字背景的学习者认知汉语的特点和教学
(1)阅读比听说进展快
特点:母语书面语中借用汉字,可以猜测,阅读较好
听说较慢,由于借用汉字读音不同影响,习惯用母语交谈,上课较为矜持教学:鼓励;训练快速回答、反映的能力;加强语音识别和辨析
(2)利用汉字来识记和积累词语
教学:指出形体、意义差异,加强读音辨析和记忆
(3)受本国汉字(词)意义和用法的干扰
教学:调动和加强正迁移,控制和减少负迁移
小结: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方面都有本身独特的特点,在教学中一定要提醒学习者注意到这些
特点,提高学习和认知汉语的效果。
第二章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
一、总体介绍。
1、分类:
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以分为:
认知派:强调自觉掌握。如: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认知法。(强调学习者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自觉掌握)
经验派:强调习惯养成。如: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强调通过大量的模仿和操练形成习惯)人本派:强调情感因素。如: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暗示法。(强调人文因素,以学生为中心,教为学服务)功能派:强调交际运用。如: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按照教学目标可分为:
以听说实践为主: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全身反应法等。
以分析理解为主: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认知法等。
2、特点:每一种理论都有当时社会发展大背景的依托,并适应着一定历史时期语言教学的需要。
每一种教学法都是在前一种教学流派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具体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18世纪开始,19世纪初成熟)
1、含义:以语法为基础,用母语来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也称为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
主要通过翻译手段,最终主要培养了第二语言的读写能力。
语言学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语言规律是共同的,词汇所代表的概念也是相同的,不同的知识词汇的语音和书写形式。
2、主要教学原则:(1)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
(要求学生熟记语法规则,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2)语言材料的内容服务于形式。
(内容编选不考虑趣味性、知识性等因素,只为了适应语法规则,往往枯燥乏味)(3)运用母语教学。(翻译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4)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
(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
不重视口语和听力教学,主要培养了阅读和写作能力)
3、评价:
成就:(1)奠定了科学的外语教学法的基础
(2)重视语法教学,较适应成年人学习语言时重理性分析和归纳的特点,使学习者在学习的同时发展了智力和能力。
(3)阅读原著和名著,学生文学修养高。
另外:便利易行,无需教具、设备;容易测试,班级易于管理。
不足:(1)过分强调语法学习。学习手段变成了目的。
(2)过分依赖母语。延缓目的语的使用,阻碍目的语思维形成。
(3)过分注重书面翻译。忽视了口语教学,缺乏语言交际能力。
另外:阅读脱离实际;强调死记硬背,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绝对权威,学生缺乏主动性。
最根本的问题是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直接法d irect method (19世纪下半叶)
1、含义:以目的语为教学语言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也称反语法翻译法、改革法、现代法。
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联系,而不依赖母语和翻译。
产生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国际贸易频繁,需要大量能用外语口语进行交际的人才。
语言学观点: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是靠感觉和记忆而不是思维。
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方式和动物一样,是刺激与反应直接连结,否认意识在其中的作用。
2、主要原则:(1)直接联系: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排斥母语和翻译;
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课堂教学常用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
(2)以口语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
(3)模仿为主,重复练习
(4)句本位原则: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而不是从单音、单词开始。
(5)用归纳法教语法:先感知,再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主动形成习惯。
(6)以当代通用语言为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
3、评价:
成就:(1)提倡“言语——语言——言语”的学习途径,为后面流派开先河,促进翻译法变革。
(2)制定整套练习体系,编出教材
另外:注重语言实践,多说多练;利用直观教具,加深学生印象
不足:(1)过分强调幼儿学语的规律,抑制成人认知能力的发展
(2)理性的东西很难用直接法教学。
另外:排斥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对读写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 approach (20世纪40年代产生,50年代推广到高校和中学,60年代全盛)
1、含义: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听后说,经过反复口头操练,最终能自动化的运用语言(培养口语听
说能力)的一种方法。也称为口语法、句型法、结构法、军队教学法等。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口语和书面语不一致,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从口语开始,
每种语言都有独特的结构,要通过掌握语言结构学会目的语。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言语行为是通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并加以强化而形成的习惯,
二语教学要通过大量的模仿和反复操练养成新的语言习惯。
2、基本原则:(1)听说领先:读写为辅
(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反复模仿、重复、记忆
(3)以句型为中心:通过学习句型掌握目的语
(4)排斥或限制母语:教师尽量用目的语教学,以直观手段或情景、语境等辅助,要求学
生也直接用目的语理解或表达。
(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重点。
(6)及时纠错,培养正确语言习惯:避免养成错误的习惯
3、评价:
成就:(1)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促进了外语教学的发展。
(2)建立起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外语教学的质量。
(3)把句型作为外语教学的核心,利用对比法确定重点、难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学习语言的自然法则。
(5)出版了大批优秀的听说教材。如:《英语九百句》
另外: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如幻灯、录音、电影等
不足:(1)过分注意语言结构形式,忽视了语言材料的内容和意义,导致学习者不善于结合具体的情景进行交际。(学习者只能流利地说出一些正确的句子,难以具备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语言交际的
能力。)
(2)过分重视机械性操练(枯燥乏味、不易引起学习者兴趣,也忽视了学习者认知能力的能动作用)不利于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活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另外:强调听说,忽视读写;听说是枯燥的机械性操练,句型操练脱离语境。
(四)视听法 audio-visual approach (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法国,成年人短期速成)
1、含义: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也称圣卢克法、情景法。
来源于直接法和听说法,继承了二者的长处,重视口语,用目的语直接教学,强调反复操练,强调语言对比。它克服了听说法脱离上下文和一定语境孤立进行操练的缺点,提出了情景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议政厅结构感知的新教学法体系。
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认为掌握了一种语言的结构就是掌握了该语言,主张对目的语结构进行科学分析和描写。
2、基本原则:(1)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视觉和听觉相结合
(2)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3)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
(4)有控制的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频率高的、具有代表性的
教学过程:展示和感知——理解和记忆——联系和运用(使用广泛P25,50%)
3、评价
成就:(1)声音和图像结合,调动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语言同实际情景结合,便于理解(2)创造真实语言环境,提高学习有效性、积极性
(3)教材建设方面卓有成就《新概念英语》
不足:(1)过分强调整体模仿学习,缺少分析和归纳,难以用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和把握外语学习,学习效率低(成人)
(2)忽视阅读,听说读写不能同步发展;抽象内容难以掌握
(3)更注重形式,忽视了情景同话语结构的配合,达不到交际内容的实际性,难以满足实际交际需(五)认知法 cognitive approach (二十世纪60年代)
1、含义: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创造性的活用语言的一
种外语教学法体系。
认为在二语学习中应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
发现并掌握规则,并能从听说读写各方面全面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理论基础:转换生成语言学、认知心理学。主张语言是一种受规则支配的系统,人类学习语言决不能单靠模仿记忆,而是一种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创造性的运用过程。
2、教学原则:(1)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学为主:
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智力作用,反对机械的刺激——反应式学习
(2)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演绎法
(3)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4)利用母语
(5)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反对有错必纠
(6)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
3、评价
成就:(1)引进了认知心理学理论和当代语言科学理论,使外语教学更为科学。
(2)把学习主体的认知心理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使外语教学法走向更为有效的发展道路不足:对如何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还比较模糊,教外国人学外语的实践较少。(六)功能法 functional approach (二十世纪70年代)
1、含义: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又称为交际法、意念法、意念-功能法。
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更注重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
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需要分析”选择应学习的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
2、基本原则:(1)以单元——学分体系组织语言教学
(2)以功能意念为纲,考虑交际要素:根据教学需要选取真实而实用的语言材料。
(3)教学过程交际化: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教学方法多样化,多是实用的交际
活动。
(4)基本目的语和专业目的语兼顾。
3、评价
成就:(1)培养交际的能力,注意得体性。
(2)从实际需要出发,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创造接近真实的交际情景。
(3)强调语言交际的目的,对错误保持一定的容忍度。(4)重视专业外语的教学不足:(1)功能和意念的范畴很难确定。
(2)功能和结构的结合较难。
(3)不及时纠错不利于学习者的进步。
另外:交际法的实施要求教师培训、教材编写、测试评估等相关环节作出相应改革
小结:继承发展关系: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认知法
(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
对立关系:语法翻译法——直接法
听说法——认知法
共存关系:外语教学法学派相互共存,取长补短,并肩而行。直接法是作为与翻译法针锋相对的流派而产生的,但翻译法却没有因此而淘汰,直接法也没有因为翻译法的批判而消失。认
知法是作为听说法的对立面而产生的。但听说法却没有因为受到抨击而衰退,认知法也
未因听说法的责而被替代。相反,它们却“和平共处”。这是因为各派的侧重点不同而
各有所长的缘故,它们不能互相取代,而只有在发展中共存。
三、教学法的发展趋势
(1)综合化趋势:各种教学法都有合理内核,现代的教学往往融合了多种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也不必拘泥于某一种方法)
(2)在语言习得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语言教学规律
(3)培养目的语交际能力成为共识。
(4)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情感因素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第三章课堂教学的过程与原则(2课时)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1、要素一:教学单位
教学单位是指:教学活动相对集中的某个教学时段。分为:教学课时、教学单元、教学阶段。
(1)教学课时:学期总课时:指教学一门课程或完成一本教材所需要的课时总数。举例。
课文课时:教学一篇课文所需要的课时数。举例。
*一般的教学单位都是指课文课时,一个课时即为一个教学单位。(45分钟、50分钟)(2)教学单元
教学单元是指:由若干篇课文组合起来的较大的教学单位。
*有的教材本身是由几个单元组合而成的,有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自行划分。
(可以按照题材、语法点、功能、情景等进行划分)
(3)教学阶段
教学阶段是指:比教学单元大、时间跨度长的教学单位。
通常将一个学期分为:期中和期终(期末)两个阶段。
2、要素二:教学环节——5个基本教学环节
(1)组织教学:包括教的组织和学的组织。
①教的组织:主要是教具准备。(图表、投影仪、磁带、电视录像带)
②学的组织:目的是让学习者做好学习的准备。(课本、纸笔、情绪、注意力)
*一般安排在课的开头,但教学过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
(2)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方法:提问、改错、小测验、回忆学过的有关知识、课外作业订正
(3)讲练新内容(最组要的环节,一般占到60%)
①导入新课:常用导入方法有图片、录像、录音、文化背景介绍等。
如:《愉快的傣乡行》导入:傣族和泼水节的介绍
②讲解新知:一般讲述为主,要适当活跃气氛。
避免满堂灌,时而穿插一些问答和练习,适当利用板书和展示图片。
③操练新知:灵活运用。可在讲解后进行专项训练,也可与讲解结合起来进行。
(4)巩固新内容:一般方式有教师总结、学生复述回讲、师生快速反应练习等。
一般用时不多,可起到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作用。
(5)布置课外作业:课本或课外(补充)
*不同课型有不同的特点,环节安排可有所变通。如听力课一般没有巩固新内容;导入也可省略。
3、要素三:教学步骤(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教学步骤是指:比较学环节小一级的教学结构单位,或者说是教学环节的下位概念。环节包括步骤,每个环节往往是由若干个步骤串连起来实现和完成的。
一般由视、听、读、写、问、思、说、练等要素根据教学需要组合而成。主要用于复
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和巩固新内容等环节。
4、要素四: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是指:与教学有关的具体活动。
广义:教学环节和教学步骤也包含其中。
狭义: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内和课外,如图片出示、板书、情景模拟、游戏、问答、讲授、练习、讨论、参观、语言实践等。
二、教学的一般过程。
1、分析阶段
①确定起点状态:了解学习者的汉语程度、水平;可采用测试、交谈等手段;
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重新确定起点
②分析教学任务:吃透两头,探索中间
两头:学习者的原有水平——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中间:中间的台阶要多高、多宽、多深,要跨越多少障碍。
主要是生词、句型、文化方面。
③陈述教学目标:一般反应在教案的开头。应包含三方面:
传授哪些知识、达到怎样的水平、转化为怎样的能力P44
如:《今天冷还是昨天冷》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句法特点,能根据具体条件用这一句型表达比较。
2、能根据自己的感冒体会,陈述感冒的感觉。
3、了解北京的天气特点,并能用所学词语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特点。
*有时,水平和能力会融合在一起。
2、实施阶段
①设计有效的教学技术
方法:谈话、问答、对话、讨论、讲练、对比、直观、视听
教具:尽量采用
活动:游戏、参观、调查、访问、情景对话、语言实践
②适应个别差异(同一个班级)和民族差异的教学
③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升学——把握好赞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的分寸
掌握技能——商务人员。以鼓励为主
无明确动机——中学生,满足父母要求。严格要求。
另外,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个人或交换生,往往是短期
④教学方案实施
教案: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拟定的具体执教计划。包含有效教学技术的选择和设计,学习者差异的考虑和顾及,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
*教案要包括所有的教学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要随时调整。P45
3、反馈阶段
①测量与评估教学结果
测评方式: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口头或试卷。
日常教学的测评要注意:
1)测评时间:不另花时间2)测评形式:不另拟试卷
3)测评项目:有选择、有重点4)测评标准:数量、质量
②诊断与补救教学
“诊断”是找出原因,根据“诊断”进行补救,要分别对待。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1、精讲多练
①精讲:是突出关键的、精华的、实质性的内容,运用演绎法、归纳法、或比较法,并辅以图片、电教等直观手段,要不厌其烦地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和思路直接引向定义、内涵、规则或结论上去。
②多练:是让学习者通过反复再现刚学过的知识而印入大脑,并化为能力的心理活动。
效果:符合认知心理活动规律,形成语言学习良性循环。
2、讲练结合
形式:①先讲后练②先练后讲③边讲边练或边练边讲
效果:协调教学节奏,心理学上存在首位效应和新近效应,多形成几个讲练单位;促进知识存贮;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突出语言教学特点
①听说读写全面发展:任何一项的偏颇都可能导致语言学习的缺陷。如:欧美和日韩学生的比较
②由中介语向目的语靠近:中介语是语言学习的必然现象,要善于利用其中的规律。
*回忆:什么是中介语?
③结构、功能、文化的结合:结构是基础,功能是目的,文化为语言教学服务。
④强化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汉语接触面。(课内情景的设置和运用)
4、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①调动学习者感觉器官:采用启发式,体现学生活动为主
②估计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制定计划,确定内容和方法
③刺激和激励学习者及时应用新的语言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第四章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和行为
一、教材的选择与处理
1教材的选择
(1)学习者的基本条件和特点:
有无汉字背景——无汉字背景:应选择用汉语拼音注音较多的、有英语注解和说明的、汉字进程
的安排比较缓慢的教科书。
有汉字背景:应选择生词量出现较多、阅读篇幅较长、课文容量略大的教科书
混合编班的:估计彼此而折其中
有无学习外语的经验——没学过外语:听从教师的布置与安排。
学过外语:已经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经验和方法,需要教师适当补充教学内容。
有无接触过汉语——没接触过:从拼音开始,按部就班学习。
接触过:选择拼音部分比较浓缩、语法点跨度较大的教材。
长期还是短期——长期生:一年以上,所学的汉语知识具有系统性,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短期生:三个月、半年或一年,听说读写的一个方面进行强化速成,或偏重于某个专业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如何确定学习这的汉语水平,从而进行分班?
a以分班测试题为基准。优点是较客观,学习者无异议。缺点是批卷工作量
太大,尤其是开学时。
b以教材为基准。学过什么教材,进度如何,配合适当的口试。优点是省时,
但差强人意。
c以学习者学过多少课时为基准。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学习最终还要靠学生
的自身努力。
*学习者的程度有不同层次,可分为不同的年级。不同年级除了可分为平行班
外,还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有上有下的班级。但层次的划分宜粗不宜细,一般
以三个月的教学量为度。
(2)课型与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零起点一般先上综合课,有些基础后再开其他课型课程
各课型之间要相互配合
如何处理不配套的教材?
a整理、归纳准备选用的几种不同课型的教材。(生词、语法点、词语例释、文化注释、练习形式)b给所选的集中不同课型的教材进行初步的整合。(列出语言点细目、安排次序、确定同一个语言
点不同课程的主次)
c 加强教师之间备课和合作。(确定教学内容的主次和分工)
(3)选择适合班级学习者实际需求的教材:系列性教材,从零起点一直到中级或高级;
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辨析
选择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生词量的起点是否合适
②汉字出现的速度和数量是否合适。
③语法点跟班级学习者现有的知识能否衔接,其数量和学习速度学习者能否承受。
④课文所反应的内容是否适合学习者的需求。
⑤课文篇幅长短、内容深浅是否合适。
……
2.教材的一般处理
翻阅和了解教材全貌
(1)翻阅和了解教材全貌:包括教材指导思想和体系、教材内容
(2)翻阅和了解教材内容;包括课的组成、课文内容、生词量、语言点、注释、词语例解、练习调整和增减教材内容
二、教学对象
1.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习者的一般分类(国别、年龄、身份、文化程度)
2.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习者的一般心理机制
⑴认知风格的差异
①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②沉思型和冲动型
③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⑵学习的情感因素
①动机(任务激发、兴趣激发、成就激发、竞争激发)
②态度(强化学习动机、了解所学内容、理顺教学关系)
③性格(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独立型和顺从型、外倾型和内倾型)
3不同类的学习主体特点
⑴以掌握语言工具为动机的
⑵以升学为学习动机的
⑶以深造为学习动机的
⑷以研究为学习动机的
⑸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的
4.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学习主体的关系
(提问法、对话法、讲练法、练讲法、归纳法、演绎法、交际法、对比法)
(二)设计教案
1、教案含义、要求、形式(补充)
含义:P45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拟定的具体执教计划,俗称教案。
要求:精——设计的教案应当精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新——教学设计要有新意,符合时代的要求,能够应用现代教学理念。
活——教学方法要灵活,帮助学生活学活用。
实——讲究实效,教案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切忌华而不实。
形式:详案——即详细教案,是教师把课堂上自己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把所有指令和讲练的方法、对教材的处理、补充的例句和材料等等,全都写出来。
还要把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其答案,要提问学生的名字都写上,甚至估计这个学生
答不出或不在时,应该由谁来回答或补充什么问题等都具体地写出来。
好处:准确合理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帮助组织语言,节省课堂时间。
简案——简要教案,也称略案,是把课堂活动提纲挈领地写出来,把重点、难点、容易忘记的内容和补充的材料写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提示自己。
好处:节省时间,内容已经记住,重点放在备方法。
*年轻教师或者使用新的教材,一般要写详案;相反写简案
2、教案要素及附件:正式的教案,包括正本和附件两个部分。
(1)正本的构成
01(一般固定,在第一课写好就行了)
课型: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材:《汉语教程》第二册
教师:XXX
教学对象:写清等级和水平。
学习了140小时的汉语,掌握400个左右汉语词汇的初级学生
或具有中级汉语水平以上的外国留学生
或中级二班
或日本、韩国、印尼
02课题即课文题目:《今天冷还是昨天冷》
03教学目标:理解、记忆(掌握)、应用三个层次。要求具体、明确。
精读课:1. 了解北京的天气特点,并能用所学词语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特点。
2. 掌握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句法特点,能根据具体条件用这一句型表达比较。
3.能根据自己的感冒体会,陈述感冒的感觉。
口语课:1.掌握“有”字句 2.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和读法
3.了解能愿动词“想”“要”。
4.掌握购物的基本句型,并能进行简单会话
04教学重点与难点:可分写,也可合写。
教学重点:1.副词“非常”的用法 2.表示转折意义的几种说法
3.形容颜色的词
4.新出现的量词
教学难点:连词“还是”与“或者”在用法上的区别
*如何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的难点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请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那部分教材内容。
05教学课时及分配:课时分配可不写
6课时第1、2课时:教授18个生词,课文的前一半
第3、4课时:教授14个生词,课文的后一半
第5、6课时:教授13个生词,语法和练习
06时间:(可有可无)2006年4月10日上午10:00——12:00
07分课时教学目的、要求(可有可无)
08分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可有可无)
09教学方法: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如:P68
10教学过程:即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检查、导入新课、讲解新知、操练新知、
巩固新内容、布置作业
讲练新内容的一般步骤:讲练生词——讲练课文——讲练语法——练习(2)教案附件
11 板书设计:写在什么位置,什么内容,用什么颜色的笔等;
12 教具准备:包括制作和如何使用教具,录音带、录像带转到开始的位置等等;
13 教学反思:在课后写。总结优劣两个方面。如:
重点语法学生练得充分,掌握得比较好。特别是活用练习,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学生对“改善”和“改正”的用法还没完全掌握,有时候混淆。要设计练习,下节课重点复习。
3、教案撰写的注意事项
(1)教学目的、要求的撰写:要陈述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要反映学习结果的理解、记忆和运用三个层次。
(2)五大环节的安排:每个环节需花多少时间应大致框定.
(3)教学步骤的组织:要依据语言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如从易到难、先讲后练等。
(4)例句的编拟:要事先拟就,要有典型性。
(5)课堂提问:需有计划地周密设计,应尽可能有连贯性、启发性,并给学习者创造性发挥的机会和余地。上课准备发问的问题连同参考答案要写进教案。
(6)文化内容:讲什么,怎么讲,要事先考虑成熟,重点和关键语句要写进教案。
(7)作业布置:要明确,可补充。
(8)及时编写执教记录。(反思)
4、教案分析、讲评:附补充教案《我记忆中的两个女孩》
(三)准备和制作教具
准备教具:到资料室借用。如图片、照片、实物等。如:声母、韵母挂图;发音器官表;地图等;
平时注意搜集适合当教具的东西。如:图片、照片、卡片等。
制作教具:卡片、图片。如:声母韵母卡片、生词卡片投影仪底片
视频材料:从电视、网络复制。如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成语故事等。
Ppt文件:课件
《我记忆中的两个女孩》
一、教学对象:汉语水平为中级的留学生
二、所用教材:《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册)》(陈灼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三、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围绕该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提高成段表达能力
2.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重点词汇
3.掌握相关语法点
四、教学重点:1.重点词汇:塞、勉强、接触、合、控制、借口、遗憾、珍惜
2.语法点:从来、始终、量词介绍、竟、趋向补语“出来”“下来”的引申意义、可能补语“忍不住”
五、教学难点:1.量词的使用 2.趋向补语“出来”“下来”的使用 3.可能补语“忍不住”的使用
六、教学课时:6课时
七、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1、2课时(一)学习生词(20分钟)
1、领读生词,请学生个别朗读,纠正发音
2、重点词语讲解:
1/者: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或带有形容词、动词的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
如:前者、后者、强者、老者、读者、记者、胜利者、征婚者
2/削:削铅笔/削头发3/得体:衣服得体、语言得体、举止得体
4/解脱:从痛苦/烦恼中解脱5/无所谓:不在乎、不放在心上
6/平行——垂直7/莫:不要8/塞:用手势比划。往里塞、塞饱肚子
9/勉强:别/总/一再/决不/不能勉强
复习:勉强毕业/接受/通过/及格感到/觉得/感到/显得勉强(不要)勉强孩子/你买/学生/子女例:你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算了,我决不勉强你。他这学期身体一直不好,勉强坚持到期末。
11/结婚:结了婚、结了三次婚、结不了婚、结过婚
(二)课文通读(8分钟)将课文分成4个部分:
第一部分:“有两个女孩我很难忘记”——“静静地走过”第二部分:“那学期末”——“书信不断”第三部分:“后来”——“我有些恨她”第四部分:“一个星期过去了”——“无缘莫勉强”(三)课文精讲课文第一部分(30分钟)
1、请学生个别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我为什么不能忘记这两个女孩?2/我对湖南女孩的印象怎么样?
3/湖南女孩交给我一封什么信?我收到信以后的感觉怎么样?我是怎么处理这封信的?
4/从那以后,湖南女孩对我的态度怎么样?5/如果你是湖南女孩,你会这样表白吗?被拒绝了,会怎么想?
3、重点讲解(以提问式进行,学生回答为主,教师总结归纳为辅)
1//很难/很好+动词2/前者/后者
3/“找到了我”“往我手里一塞”“做贼似的逃走了”注意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并从中体会湖南女孩的心情。
4/每当:(每)当……的时候
5/从来:副词(1)表示从过去到现在都是如此。多用于否定。
如: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过她的位置。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件事。她从来没拒绝过我。(2)“从来+没(有)+形容词”,如果形容词前加上“这么、这样”等,意思就会跟原来完全相反。
比较:情况从来没好过。/情况从来没这么好过。他从来没有马虎过。/他从来没有这样马虎过。课文第二部分(30分钟)1、请学生个别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学期末,我得病时,湖南女孩给了我哪些帮助?
2/湖南女孩对当初的那段感情是怎么看的?3/毕业后,我和湖南女孩各自去了哪里?关系怎么样?3、重点讲解(以提问式进行,学生回答为主,教师总结归纳为辅)
1/场、门(量词):一场病/雨/考试/战争/电影/误会/球赛/报告一门课/外语/技术/学科/大炮/心思2/正当……的时3/为……着急4/梨:“离”的谐音,有“分离”的意思。忌讳送梨,也忌讳用刀切开梨分着吃5/怨:责备、怪6/对……关怀:关怀+宾语关怀/关心7/书信:“书”就是“信”的意思(四)布置作业(2分钟)预习课文第三、四部分;预习词汇搭配与扩展,每词造两个句子,写在作业本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笔记